唱响以质取胜之歌助推江门经济腾飞
——广东江门市走质量振兴之路纪实
世上本来没有路,走多了也就成了路。江门推行“质量兴市”到“质量强市”,把质量振兴作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推动力,从而使一批名牌产品如雨后春笋喷薄而出,成了“广货”的标志。江门,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兴市”和“质量强市”为切入点,推进名牌带动战略;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制高点,带动企业自主创新的质量振兴之路。
——广东江门市质监局局长蔡珠民
近年来,采访广东江门市的质监工作感受颇多,尤其是采访江门市质监局局长蔡珠民对“大质量”观的认识更是感受颇丰:江门市质监局在党组书记、局长蔡珠民及局党组班子带领下,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局“三服务”工作方针,谋划发展大局,以准确的定位和清晰的思路,将质量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效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唱响“质量强市”的口号,大力推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技术标准战略,抓好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促进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先看一组数字:国家定期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从2006年的80%上升到2009年的94.7%,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技术机构通过实验室认可的项目从251项增加到639项;指导帮助1503家/次企业制(修)订标准和备案3282项/次。
再看一批荣誉:“十一五”期间,全市全面开展质量兴市、兴区、兴业、兴企活动,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名牌带动战略,共有14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82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全面提升了全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江门,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兴市”为切入点、推进名牌带动战略,以实施技术标准为制高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以“质量强市”为动力、带动质量振兴深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质量强市
促“产业集聚”健康发展
江门经济发达,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5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赋予了江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因此,江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迅速兴起。
正是这种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使江门“产业集聚”的特点十分突出。全市拥有以摩托车和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造纸等为支柱、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1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尤其是以LED新光源、化纤新材料、生物医学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群正在逐步形成。
江门市质监局认识到,“产业集聚”是江门市的最大优势,产业兴则城市兴。如何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使产业进一步升级,江门市响亮地提出:以质量强市促使“产业集聚”健康发展。
为此,江门市质监局按照江门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发挥地方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作用,全面做好质量强市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江门市、区两级政府均成立了质量强市工作机构,制定了质量强市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在质量强市(区)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了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将质量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该项工作与日常经济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在全市全面深入开展“质量强市”活动。
二是江门市政府已经将质量强市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为此,江门市质监局牵头认真建立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督促检查市有关部门、各市区政府贯彻落实《江门市质量强市活动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随着经济的发展,江门市认识到,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上档次、上水平仅靠法制还难以解决,必须通过“质量强市”来提升全民的质量意识,才能更好地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建立优胜劣汰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
该市开展的质量强市靠的是两条:一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为主攻方向,协调和动员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从而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二是将质量强市活动确立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建立各级领导责任制并制定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从而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两个全面提高”把质量强市活动融入到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融入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各项工作中,成为江门上上下下的共识。
为此,江门市质监局把质量强市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加强了省局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联系。
去年11月,广东省质监局与江门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广东省质监局 江门市人民政府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江门质监事业科学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在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江门质监系统基础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大力促进江门质监事业的发展。
通过签订备忘录,进一步强化了广东省质监局与江门市人民政府的沟通和合作,大大提升了江门市政府对质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势必推动江门质监事业加快发展。
推动企业质量兴企、质量兴业,从而实现工业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成为江门质监部门推行质量强市工作的理念和内涵。
针对全市中小型企业数量多、一镇一品区域性经济突出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江门质监局结合国家、省、市定期监督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在电光源(LED)、造纸及纸制品、水暖卫浴、麦克风电声等行业开展质量专家义诊活动。通过开展质量专家义诊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企业的技术水平及质量管理水平,深受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目前,在全市的半导体绿色光源(LED)、造纸及纸制品、水暖卫浴、麦克风电声、鳗鱼养殖、咸鱼加工等产业(行业)中共组织了9次质量专家义诊活动,为企业提供无偿质量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
创新工作模式
提升监管效能
近年来,江门市质监局根据广东省局提出的质监工作要落实“五个转变”的要求,创新质监工作理念,转变质监工作方式,破解影响质监工作的难题,实现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从管产品向管企业转变,从面面俱到向突出重点转变,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技术机构能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该局以开展“五个转变”为契机,围绕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创新工作模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质量宏观管理,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素质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全面落实省局“五个转变”的工作新要求,实施宏观质量管理工程,定期向市政府和省局呈报质量分析报告,为促进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是强化工业产品质量监督,从生产源头抓质量取得成效。向企业发出“心手相连,共谋发展”、“抓质量创名牌”等倡议。建立实施对获得中国名牌、省名牌、行业龙头及重点产品规模企业进行质量约谈制度。按照行业特点分类别、分级别对企业实施产品质量动态监管和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落实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实现由管产品到管企业的监管方式的转变,督促企业进行原材料统一进货,建立和完善台账登记、原材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在江门礼乐镇腊味整治中,该局以加强企业责任意识为突破点,保证礼乐腊味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今年5月,共抽查礼乐61家企业的61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0.16%,7月份抽样检验合格率为95.83%。
四是在针对小作坊实施有效监管方面,该局以食品普查建档工作为抓手,对食品小作坊分别采取监督帮扶、引导劝退、查处取缔的方式进行分类监管;加大抽样检验工作力度,发现产品不合格的小作坊及时查处,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消费环节;加强巡查监管,重点加强对环境卫生、索证索票、食品添加剂等的监管,防止小作坊滥用或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掌控话语权
江门,取得这么多中国名牌和广东省名牌绝非偶然,而这只是以质取胜战略的一个缩影。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竞争的格局也在变化,从原来的产品竞争、企业竞争演化到区域间整体竞争力的比拼。其背后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竞争。
江门认识到,虽然江门市的制造业已经从仿造阶段和改造阶段步入创造阶段,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形成了产业集群和技术集约优势,但在全球化大生产格局中,由于缺乏研发、品牌、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全市的制造业仍处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产品国际竞争力偏弱,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较慢。
因此,江门市通过“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家化和国际化”的模式,组织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标准的研制,促进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的融合,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抢占产业制高点,作为全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质监局始终坚持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大事来抓,结合实际强化标准化工作综合管理,大力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标准化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江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9年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1年的14.13%提高到2009年的34%。全市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达72项、行业标准52项;208家企业的350个产品取得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证书资格。
以“支撑企业自主创新、体现江门创造、适应国际化和提高效率”为核心,以技术标准研制为重点内容,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江门市有效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注入了活力。
在推行企业“联盟标准”方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充分发挥企业联盟标准的推动作用,该局结合江门实际,形成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参与制定,共同推广实施企业“联盟标准”的模式。目前,已制定发布了《猪肉大豆蛋白肠》、《虫草子实体》、《小冈卫生香》等7个企业联盟标准。
在广东省“质量强省”活动的推动下,江门市政府为增强质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在今年召开的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上,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列为首要任务,将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前提,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通过“质量强市”活动建立健全科学、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
为加大产业升级的力度,江门市在“质量强市”活动中明确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方向,将推动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主要在半导体绿色光源、电声器材、制浆造纸等优势产业中建立先进标准化体系。与此同时,推广实施企业(行业)联盟标准,推动产业整合与规范发展,建立具有江门特色的物流、旅游、餐饮等现代服务业的标准体系。
江门市还将通过“质量强市”活动,把技术标准工作作为质量工作的核心,大力推进扭转全市标准化工作相对落后的局面。一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企业投入、协会筹资、财政拨款等多元化的标准化经费投入机制。二是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对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扶持奖励办法,重点鼓励企业承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参与标准的制(修)订、采标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并建立健全政府在采购、科研、税收、奖励制度等方面支持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激励机制。三是建设重点产业标准。注重发挥标准化在推动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集中力量建立LED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
为大力提升服务质量,该市还将通过“质量强市”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旅游、商贸、交通、现代物流、房地产等服务行业,全面制定并推行服务业质量标准,完善服务业质量标准体系,提升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
构建一流质检平台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江门市质监局在围绕产业结构上档次、质量上台阶、产业上规模,大力扶持技术机构所进行的一系列服务创新,成为江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多年来,该局不断加强技术机构自身能力建设,紧贴地方实际,以当地产业资源为依托,以服务地方企业为宗旨,积极配合市政府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行业性和区域性质检中心,努力构建以国家级检测中心为支撑,以省级检测站和市质计检测中心为基础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产品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大力助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江门的摩托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培育、造就了全国为之瞩目的一批摩托车企业,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全国瞩目的摩托车研发、制造基地。
面对摩托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江门质监部门认识到,江门的摩托车产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做好规划和引导,加强政府公共检测平台建设,从而提高技术机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要提升技术检测机构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就必须实现技术机构检测能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转变,这样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机构才能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通过几年的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建设,国家中心拥有较先进的检测设施和设备、环境条件以及合格检测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等技术条件,已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检验水平。
几年来,国家中心已取得实验室认可/授权的产品46个,项目(参数)467项。
几年来,国家中心具备了按国际、国外最新先进标准对摩托车及配件的85个项目进行检验的能力,检测能力覆盖的产品比例为88.5%,覆盖的项目(参数)比例为93.5%,且具备了全部重要产品及关键项目的检验能力。
几年来,国家中心作为主起草人完成国家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最大扭矩和最大净功率测量方法》、5项汽车行业标准制修订、参与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四轮全地形车等产品52项企业标准制定,已成为集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技术机构。
3组数据折射出:江门以国家中心紧贴地方经济建设,以当地产业资源为依托,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积极配合全省实施产业优化升级,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江门把技术机构建设与围绕着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搭建起良好的公共性的科技服务平台。
一是发挥了技术机构的平台作用,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几年来,该局充分发挥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把扶持企业创名牌作为开展质监工作的主线,将推动企业做强做大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真诚服务取信于企业、以创名牌成绩取信于政府。
二是发挥了技术机构的服务作用,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为企业服务功能。加强开展国际间的互认与合作,通过对产品标准、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比对,及时发现不足,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出口,鼓励名牌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质量赶超、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活动,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两个作用”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江门质监技术机构在社会上的影响,而且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以国家中心为龙头,服务平台在提供国际、国内产业信息,协同企业科研开发,配套公共检测服务,推动产业转移等方面逐渐显现出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家中心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促进摩托车产业自身进行技术创新,被当地政府和企业誉为:政府观察产品质量的“眼睛”;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耳目”。
在当好政府部门产品质量监管的助手方面,充分发挥“眼睛”作用。该中心多次承担省、市下达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进出口商品检验以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积极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在对生产和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的同时,将掌握的相关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为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提供准确的质量信息。一方面针对抽查出现的问题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整改;另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和实验室规划建设,培训检验人员,使企业能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
在当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服务员方面,充分发挥“耳目”作用。在当地产业发展中,该中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与国际知名检测机构实现互认方面作用尤为突出。目前,该中心已经与国际知名检测机构SGS、TüV检测结果实现互认。
布局“十二五”
提高质监工作水平
为大力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全面推动“以质取胜战略、名牌带动战略、技术标准战略“三大战略的实施,江门质监局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强公共检测平台建设,深入打假治劣,始终坚持“三服务”工作方针,全面落实“五个转变”的工作要求,从而建立质量工作新机制,建设大质检文化,打造一流质监队伍,努力提高质监工作和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水平,为促进江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着力开展质量强市、强区、强镇、强企活动。50%以上镇街道办实施“抓质量创名牌”活动;50%以上的专业镇(产业集群区域)开展质量强业活动;对市辖三区四市政府100%覆盖开展质量强市考核工作;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带动战略,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和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定期报送制度;启动开展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活动;将“五个转变”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中,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县两级行政执法建制及工作体系。健全和完善生产加工环节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建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预警机制;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全市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三是加强科技兴检建设,提高质监部门技术支撑能力。努力将摩托车及配件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和不锈钢制品、洗衣机产品、换气扇产品、电声产品、制浆造纸产品、水暖卫浴产品等6个省站建设成为国家和省内一流的质检机构,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开放式信息、检测技术服务,为进一步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服务平台和技术保障。
为增强质监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使质监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该局将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发挥质量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作用,加强对质量工作的宏观分析、政策制定、综合协调、执法监管和督促检查;建立质量指标体系,力争将质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强化质量状况分析,用科学的分析研究和严格的检验数据,服务于政府宏观决策。
为促进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该局将完善监管机制,帮助企业理解法律法规要求,推动企业落实法律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台账登记、原材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三项制度,将三项制度作为日常巡查监督的重要内容;建立企业动态监管制度,健全产品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及时采集、更新企业信息,完善企业档案,提高监管有效性。
为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该局还将建立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及时登记公布企业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相关信用信息;建立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案件公开制度和监督抽查结果公告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曝光力度;建立监督抽查警示通报制度和稽查案件信息通报制度。
涌动全市的“质量强市’活动,将给江门带来深刻的变化,成为江门经济发展的超强加速器。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