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 首页 >> 正文

电动自行车下乡引发“巨头效应”

更新时间:2011/2/24 17:28:26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电动自行车下乡引发“巨头效应”

专家指出行业发展要依靠技术创新

    □ 本报记者 罗 兵/

    “电动自行车行业恐怕真的是‘狼’来了。奇瑞汽车、东风汽车,以及红星摩托、大运摩托这些大型企业纷纷谋划进入电动自行车产业。它们的到来为产业带来了新的氛围,同时也将对既有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日前,在第二届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年会上,与会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感言。

    同样,2010开始的电动自行车下乡也对数年来“大跃进式”发展的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应对规模经济的趋势,成为摆在每家电动自行车企业面前的难题。

    2010年开始的电动自行车下乡对于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电动自行车在下乡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应农村市场的需要,要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来设计、制造、服务、维修电动自行车。”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金龙表示。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认为,在下乡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的问题也应该跟下乡相联系。“我个人认为,下乡关键是要很好地研究农村市场的需求,高科技必须为真正的需求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把运输的需求跟短途的需求联系起来,如何考虑车型的多样化,蓄电池能不能通用等问题,即放在电动车上可以用、摩托车可以用,三轮车上也可以用,让农民少买一块电池。”

    通过对技术形势和当代技术发展动向的深入分析,一向大力支持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何祚庥院士在此次年会上郑重表示:“我一方面高度鼓吹锂离子电池,但铅酸电池也要大力改进。铅酸电池并没有注定被淘汰,而是同样具有很大的创新发展前景。目前铅酸电池通过创新,充电次数可以延长到6000次。”

    振龙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雨方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电动车这几年90%以上已经使用了锂电池,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中,锂电池生产的比重也可能超过10%。电动自行车行业一方面应该通过使用锂电池,或者其他新材料的应用做出一些高端差异化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产业化规模的扩大把综合成本降下来,锂电池既要做高端车,同时也要研发和普及。

    雅迪天津制造公司总经理王家中表示,目前的行业研发、产品更新主要是款式上,而没有在产品的核心部件如电机、控制器、电池上去研发,这种投入往下走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产品的款式放慢一些,对产品的品质有好处。目前很多的款式还没做成熟就淘汰了,其实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态度”。他呼吁企业要在产品的研发上多下工夫,对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才会有推进性的作用。

    宁波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继平认为,创新一定要建立在行业发展的大势上,这种大势是急剧竞争和行业洗牌,2011年是关键的转折点。规模、成本、技术,这三个点都离不开创新,2010年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厂家已经达到了200万辆这个数量级,但是配套的电机市场目前的产能还不到200万台。目前整个电动车电机厂有300多家,按照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是2600万辆或者3000万辆计算的话,人均电机厂的产能只有10万台。“如果要推动整个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洗牌,前提的条件一定是配套的电池厂、电机厂首先要有一个积聚,而积聚要靠规模。中国家电产业、轻工产业进行行业洗牌,规模和成本是永远离不开的主题。”他还指出,推动行业洗牌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资本的介入,目前在几家龙头企业,家电行业出身的人都纷纷介入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在未来3年一定会出500万级的主机厂,也会出来相应的配套电池厂。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拧螺丝看我们的产业提升》,在文中提到,大企业的进入可能会一改传统生产制造的方式,首先要从螺丝的规格、材质上入手,每拧一扣都要用扭矩表测试。试问,我们之中几个企业是像他们那样做工作呢?这该引起大家非常高度的重视。”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龚孝燕呼吁,电动自行车企业应该加大研发和自主创新的力度,调整研发机制,增强行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尽快改变行业同质化、低质化、无品牌的现状。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