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 首页 >> 正文

营养品标签缺“营养” 专家呼吁企业加强自律

更新时间:2010/12/16 16:54:56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市场种类繁多的营养品在给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余地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疑惑。其中,缺乏营养品成分含量明示,让很多消费者在选择营养品时没有参考的依据。专家认为,企业应加强自律,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安心地选用营养品。

    成分多维含量不明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超市,记者称要买营养品,超市导购遂将记者引向存放核桃粉、燕麦粉、口服液等商品的货架。随手翻看了几种营养品的标签,记者发现,营养成分含量不清在这类营养品中颇为突出。如某品牌的31核桃粉就宣称:本品采用核桃、大豆、花生为主要原料,将核桃大豆花生的植物蛋白经科学方法炼制调配而成,三者合而为一,营养合理均衡。该商品配料为核桃、大豆、花生、白砂糖、植物末……不过,怎样就能保证这种产品营养合理均衡食用后是否就真能达到宣传中所说的效果?因为没有注明主要成分的含量,无从判断。

    连续在几家超市调查后记者发现,九成营养品的配方都是多维合一:加锌铁钙豆奶粉直接以三种营养元素为卖点;南瓜燕麦片含有南瓜、玉米、大米等16种配料;八珍黑芝麻糊仅主要食材就有9种。还有桂花酸梅晶(固体饮料)、阿胶核桃羹(固体)、多维元素豆浆粉等。不少商家也在包装上打上健康营养天然营养等宣传语。但这些产品主要配方的含量均未公布在包装盒上。

    除了这类带有保健功能、一般作为补充营养之用的食品,在一些寻常的营养食品中,商家对每种成分的具体含量始终讳莫如深。如时下销售颇为红火的鸡蛋面、荞麦面、香菇面,这些面条在颜色、形状上与普通面条几乎没有差别,只是额外加了鸡蛋等配料,价格就要高上一截,但无论你在食品标签上怎么找,就是找不到鸡蛋的具体含量。

    对这些含量神秘的多维营养品,不少消费者在选择上颇感疑惑。随机采访发现,消费者对究竟什么是营养品也说不清楚。一般认为,商品所含的营养物质和元素越多,营养应该也就越充分,效能应该就越高。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般只能看到标签上标注的营养成分,但对于营养物质的具体含量是多少却不得而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昆仑认为,现在食品包装上大多只有对各种物质功效的描述,且偏重于食品包装的美观性要求,而反映其内在质量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信息却不甚完整,这就容易误导消费者的选购。

    配料含量标注尚无规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营养品行业发展迅速,且市场呈现放大趋势。但目前国家并无出台相关法规规范食品标签上的配料含量,这其中也包括一般营养品的配料含量。

    据已有资料介绍,食品标签是指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它的基本功能是对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品说明进行描述。根据现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通则》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的规定,国家以强制性的形式要求生产企业标注食品标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生产(包装)日期、贮藏说明、保质期、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地等12项。

    对于食品配料的含量,相关法律只做了如下规定:容器中含有固、液两项物质的食品,除标明净含量外,还必须标明该食品的固形物含量,用质量或百分数表示。此外,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主辅食品的特殊的食品要增加标注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对于一般营养食品的含量,法律并未作特殊的标示要求。

    根据这一规定,很多营养品的标签未注明具体的营养含量其实也并不为过。不过,记者在随机采访消费者是否觉得有必要标明具体含量时,所有的消费者都一致认为,最好能标明。一位家住华彩国际的李女士拿着北京一款知名品牌的绿豆糕反问:标签是标明了绿豆粉这种配料,不过,加多少绿豆粉就可以称之为绿豆糕,都是厂家说了算,消费者哪里闹得请?

    “随着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够明明白白消费,健健康康进补。虽然国家对配料含量标注尚无明确规定,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仍有权获得所购商品的真实、完整信息。著名维权律师邱宝昌认为,企业应尊重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在食品标签上标明产品的含量,以帮助消费者选择摄入适合于自身健康需要的营养素以及适当的能量。

    各方呼吁企业自律

    商业伦理专家认为,营养成分的完整、准确标示不仅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强制规范,同时需要商家的自觉自律。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勇表示,相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法律制度建设本身不可避免有一定的滞后性。社会不能期待的问题都通过现有的法律来解决,企业也不能等着有了法律才矫正自己的行为。他认为,消费者对营养食品的含量之惑说明,在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加强自律,即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主动把所售商品真实、完整的信息告诉消费者。

    事实上,近年来有关食品生产企业缺斤短量、制假售假的内幕频频遭曝光,已经让应该基于公平互信的商品交易变味了。不久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报道,不少高价蜜掺入了至少60%的低价蜜。除了以次充好,更有生产厂家用生虫的陈米做成果脯糖浆,直接假冒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