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一下,当地震或海啸来临,大部分管道都需要进行修复,我们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排水和天然气供给。11月28日至29日在京召开的2011年(北京)国际塑料管道交流会上,美国塑料管道协会工程部总监乔治关于“管道在地震中的表现”的讲述,受到了与会者的特别关注,不少代表认真做起了笔记。
“在美国,建筑和其他结构的标准都提出了抗震要求。不同于这些标准,管道标准没有对地震地区管道的设计、细节和结构提出特殊要求。”乔治表示,实践证明,在历次地震或海啸等自然灾害中,如果管道系统表现良好,不仅有利于灾后重建,也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塑料管道不仅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中影响人们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极其广泛。目前,市政及建筑给、排水管道和农用(饮用水、灌排)管道,是塑料管道的主要用途,污水处理、燃气、供暖、城市非开挖施工、工业、通讯、电力、矿山等行业,塑料管道应用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辉指出,作为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大国,我国在塑料管道的产品创新、行业转型、产业布局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尤其在产品质量方面,更是需要进一步提升。
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材料为主的塑料管道加工产业。PVC、PE、PP通用塑料仍是最大的品种,2010年,PVC管道占总量的55%,目前仍是主导产品。另外,2010年我国塑料管道生产量达840.2万吨,同比增长31.1%,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占杰说,个别企业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市场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有的企业使用低档加工设备、采用不合格原料及添加填充料等方式降低成本,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败坏了行业的信誉。
业内人士很清楚,左右塑料管道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原材料。以地暖塑料管材PE-RT(耐热聚乙烯)为例,由于其主要功能之一是长时间运送供暖用热水,因此用来加工PE-RT管的原材料必须是耐高温的专用PE原料,而非普通的PE。但这种对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却在客观上给投机钻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挖空心思在原材料上做手脚,使得这些PE-RT管从下线的那一刻起,便患上了先天性“疾病”。
王占杰认为,造成我国塑料管道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场不规范。由于相关部门对市场流通的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有限,有的购买者并不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流通领域市场上的塑料管道产品质量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价格相差也很大,甚至有质量好的竞争不过质量差的。一方面,很多塑料管道企业,特别是一些骨干大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市场上、工地上充斥着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
据悉,目前国内年生产能力超过1万吨以上的企业超过300家,有20家以上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0万吨。同时,塑料管道行业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行业前20位的企业销售量已达到行业总量的40%。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行业逐步关心塑料管道产品质量问题,行业骨干企业努力加强质量管理,带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尽管市场上还存在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质量合格产品是市场的主流。
标准期待加速
2010年9月,当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道系统国家标准即将实施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业内外广泛关注,然而最终该国标并未能如期出台。有意思的是,“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道系统国家标准难产”,却成为“2010年中国地暖行业十大新闻事件的候选事件之一”。由此可见,塑料管道行业对标准规范的期盼。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预计,“十二五”期间,塑料管道生产量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左右,保守估计,到2015年,全国塑料管道生产量将接近1200万吨,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市场占有率将超过60%。
“要加强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提升塑料管道质量。”一位与会代表大声呼吁道。除了塑料管道的产品质量外,相应的工程质量标准同样十分重要。据悉,由于国内比较注重对塑料管道的生产投入,而对应用技术研究投入较少,造成了工程技术标准、施工技术不配套。有的用户、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对塑料管道产品的性能、特点、设计、安装等技术了解不够,影响了塑料管道设计、使用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
王占杰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有计划地制定和修订塑料管道产品标准和工程规范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促进新产品的发展。同时合理提高相关标准水平和加大标准执行力度,以鼓励使用品质较好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水平、施工安装水平和管道系统满足要求。《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