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 首页 >> 正文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不能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战

更新时间:2011/11/8 8:44:03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不能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战

提升品牌的关键是质量

今年以来,虽然汽车产销出现调整走势,没有出现去年的火爆行情,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却表现抢眼,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显示,出口已成为拉动今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中汽协专家预计,今年我国汽车全年出口有望超过80万辆。不过,出口的不断增长也让业内专家不断提醒汽车企业,要严标准、高质量、树品牌,这是我国本土车企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

 

关注质量树品牌

 

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对自主品牌而言,开拓海外市场,增加销量收益、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但是在国外市场,自主品牌不可避免会受到出口国的各种政策制约。所以,要真正走进去,靠的不是低价格,而是高品质和高安全性能,靠的是品牌形象。因此,品牌一旦树立起来,是可以冲淡国外的一些政策制约的。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海外汽车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而我国却像是一个避风港,汽车产业近两年来甚至于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与国外形成非常大的反差。随着全球宏观经济转向,中国汽车特别是客车的出口形势越来越好。正是在这样好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汽车品质,提高品牌价值,要在市场博弈中不断凸显品牌的个性差异化。因为,品质可以消除所谓的技术壁垒,更能够成为品牌提升的基础,价格向上的原动力,是走出国门的关键,也是在海外站稳脚跟的基础。

 

事实上,自主品牌企业近年来也非常注重品牌形象,在积极地提升自身技术、品质实力。一些车企利用金融危机到国际市场上收购了一些技术为我所用,如吉利联姻沃尔沃、北汽收购萨博技术等,这对今后我国的自主品牌技术及品质来说都会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J.D.Power亚太区研究服务总经理梅松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10年前相比,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车质量有了240%的提高。最近10年来,自主品牌正在摆脱低质低价的形象,脱离竞争的初级阶段。然而需要看到的是,此后的竞争集中在中高端汽车市场,以及技术研发和制造品质更为核心的领域,因此每百分之一的提升都需要自主品牌加倍的努力和投入。

 

重视服务抓售后

 

其实,不只是汽车产品,所有产品都一样,中国产品在与发达国家产品博弈中,我们的主要差距就在服务上。这种情况的存在是与我国的现实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服务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一直存有差距,很多产品一旦销售出去就认为万事大吉了。特别像汽车这样复杂的产品,消费者在出现问题时很难维权。虽然近些年来,我们已经进步了很多,服务确实提升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距离。售后服务对很多消费者来说都不是一个享受的事情。

 

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微笑、几句好话那么简单,也不是多派几个人,多几个服务人员就可以解决的。是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是包含在企业文化中,是品牌形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华信前不久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汽车服务满意度方面,自主品牌企业的市场服务满意度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有所加大。专家认为,自主品牌在市场服务满意度的指数不升反降,需要引起自主品牌企业的高度关注。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除了产品质量,未来的竞争必将会是服务质量的竞争。

 

找准市场定好位

 

据了解,中国的产品同质化比现象较严重,性价比似乎成了中国客车征战海外的一大优势,但低价格的恶性竞争让中国汽车毫无品牌可言。因为价格的恶性竞争最终会反映到产品质量上,如果国内车企都通过这种方式出口,受害的最终还是自己,这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也有副作用。

 

据海格客车海外市场人士介绍,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上还很难与国际大品牌相竞争,在品牌上,我们在海外市场没有绝对优势。不过,品牌的塑造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海外也不能只靠性价比来获得销量。所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企业要想大展拳脚,每个车企还需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和推广的产品,一步步让“中国制造”得到海外用户的更多认可。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关注出口地区的实际需求,实施差异化营销。对此,大金龙海外市场人士周宏霖表示,出口不是盲目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特征和客户需求走出去。比如在欧洲,当地客车企业主推12米以上的客车,那我们就要避免与其硬碰硬,要寻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从而减小市场开拓的难度;在南美,根据秘鲁、智利等市场天然气资源丰富、使用成本较低受到客户欢迎的特点,重点推出天然气客车产品。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不能永远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战”,通过对接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塑造国际品牌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来扩大市场份额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中国质量报》